玉米价格大涨却不让种玉米,农民该种啥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又到了春耕备耕时节,但许多玉米种植户却高兴不起来。年底,处于长期低谷的玉米价格终于有所上涨,带给他们无限的希望。春节过后,国内玉米市场看到最多的热词当属“上涨”“冲破”或“新高”,特别是进入3月份,各地玉米价格连连上涨,其中,东北产区收购价已达到每吨元,华北部分产区玉米价格更是突破每吨元的大关。

3月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传递了一个信号:建议农民不要盲目扩种玉米,尤其在非优势产区,不要走回头路。关于玉米“种还是不种”的疑惑又开始出现。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自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玉米库存、调种植结构后,从前年开始,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直到年下半年才出现反弹,目前玉米价格处于近两年较高的水平。

春耕伊始,关于玉米“种还是不种”的疑惑又出现。按照农民的种植习惯,哪个农产品市场价格高就种哪个,下跌的玉米价格有所反弹,有些地方的农民就想继续多种玉米。在3月7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建议农民不要盲目扩种玉米,尤其在非优势区,不要走回头路。

不要盲目扩种玉米

3月7日上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记者会上说:“近期玉米价格反弹,我们也注意到了。平均来讲,比去年增加了1毛钱(克价,下同),有的地方还多一点。玉米价格一反弹,有些地方又想多种玉米了。建议不要盲目扩种,因为毕竟现在玉米库存依然很高,国际市场价格也很便宜。尤其是那些非优势区、种玉米不是很适合的地区,不要走回头路。”他提到,这两年国家已经对玉米进行了两年的调减,下一步还是要继续调整结构,应多种市场适销的品种。

玉米涨价被误读

从年下半年开始,不到一年时间,玉米价格每吨涨了元,这对于农民而言确实是不小的收益。但这一轮价格上涨区别于政策驱动下的价格刚性上涨,并不代表国内玉米库存已有所好转。这轮上涨,除了冬季降雪天气影响交通、随着余粮减少种植户和粮商集体看涨氛围加重等常规因素外,更与中国对进口玉米替代品——干玉米酒糟(DDGS)和高粱的“双反”政策有关。

粮食价格改革势在必行

玉米的改革成效影响到其他作物的改革进展。

一方面,稻谷已连续10年出现结余,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政策收购量占稻谷、小麦商品量的相当一部分比例。另一方面,国内大米、小麦农户销售价格已经全面高出进口到岸完税价格,国内市场转向使用价格较低的进口粮食,使粮食进口压力骤增,也导致国内粮食大规模涌向政策性收储。 

国家下调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两年,国家已经针对主要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或临时收储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比如油菜、糖料、玉米、大豆等,中国下调稻谷、小麦的最低收购价的目的,就是要让最低收购价能够回归初心和本源。

韩长赋表示,下调稻谷和小麦收购价格肯定会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不会太大。原因在于,一是小麦和水稻是口粮,各方面还是很重视的;二是小麦和水稻大都是在基本农田里生产种植的,中国近些年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小麦基本上可以做到旱涝保收。

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他表示,价格下调会对农民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家在下调收购价格的同时,也对种粮农民采取直补的方式,适当补助农民。“为保护农民的积极性,现在籼稻和粳稻分别下调了1毛到2毛钱,这个下调带来的收入影响主要由政府和国家来承担。”下一步,国家将在改革中加快完善补贴、保险等配套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谁能告诉我,今年种什么?”

“都说不让种玉米,那我到底该种啥?”记者调查了解到,去年许多从玉米转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户并不赚钱,大部分勉强保本甚至亏损,对今年种什么感到迷茫。

黑龙江大庆市巴彦查干乡王府的种植户郑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尝试过种一些杂粮,红豆、黄豆、绿豆都有,但是根本没人要,都在家放着,只能自己吃了。今年种点啥,现在也不知道,只能继续种玉米。”还有河北省保定市蠡县辛兴镇北沙口村的农民李杏杰:“去年曾种了20亩大葱,但由于期间连下三天三夜的雨,随后又刮大风,大葱全倒了,根本没人要。现在也不知道种啥挣钱。”

大多数农民主观上想改种,但不知道往哪儿改、怎么改,又不敢盲目跟风,只好“按兵不动”。虽然种玉米不赚钱,但至少不会亏本吧。”

两会代表委员支招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贵州省委副主委罗玉平表示,自己在调研时发现,“不求收益最大化,只求风险最小化”是农民大规模种植玉米的重要原因。他认为,基层“玉米调改”任务重,目前还缺乏相应的补贴和倾斜政策。由于大量农村人员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缺失,农民更愿意种植玉米这种人力投入低、可供食用、容易储存、产收风险小的农作物。若改种其他作物,不少农民担心风险大。罗玉平认为,应以金融之力来推动玉米改种,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同时,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平台+农产品基地”直采方式,建立帮扶合作机制,最终形成“农产品+农产品销售端+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连接。

随着近年中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东北大地上改种粳稻已成为趋势。叶兴庆表示,这两年,随着生态绿色的理念深入人心,很多绿色大米已经打响了品牌,稻虾共作、稻鱼共作的种植模式越来越多,这些大米的市场价格一般都在几十元,远高于常规大米的价格,突出体现了优质优价。从目前的收益排行来看,粳稻和花生亩收益均可逼近元。

在小麦方面,中国大部分小麦主产区种植的都是中筋小麦,可用来做烙饼、面条、馒头,但是制作面包、饼干、糕点的强筋、弱筋小麦供给仍然相对不足,市场价格也远远高于国家设定的最低收购价格。韩长斌也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下一步将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水稻,种植强筋和弱筋小麦,这是中国农业的弱项。

青贮玉米和鲜食玉米是方向

从种植玉米转变为经济作物,种植户大多可能要经历上几年过渡期,收入没有保障。但种植籽粒玉米转变为种植鲜食玉米、青贮玉米,种植户基本没有技术障碍。这也符合国家对非优势产区的调整方向:“粮改饲”、种植经济作物。

据悉,目前中国鲜食玉米需求量在50亿穗左右,且以年均30%的增长率高速增长。同时,国际市场需求旺盛,鲜食玉米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据统计,年黑龙江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实现利润4亿元,平均每亩纯收入近元,是种植大豆、普通玉米效益的2至4倍,预计年黑龙江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可达万亩以上。从种植籽粒玉米转变为种植鲜食玉米,农户基本没有技术障碍,发展鲜食玉米成为种植户订单生产的转型方向之一。

年,农业部出台《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年“粮改饲”的目标是青贮玉米面积增加到2万亩,调整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构建农牧结合的种养结构,粮饲兼顾,调减籽粒玉米、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以养定种,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镰刀弯”地区有很多大型乳品企业基地,是国内重要的肉牛和肉羊基地。中国当前玉米消费量的60%~70%都用于精饲料。直接把玉米从地头加工为青贮饲料送到牧场,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机械化程度高、人工成本大幅降低,从能量角度和成本角度都更经济。当前发展青贮玉米产业正当时。

(来源:种子天下种子天下种)

《中国猪业》杂志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呼和浩特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huoju.com/yyjz/8589.html